黄金痂: 暴利 (债主) by 詹姆斯· 艾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 1879 - 139.7 x 186 cm 笛洋美术馆 黄金痂: 暴利 (债主) by 詹姆斯· 艾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 1879 - 139.7 x 186 cm 笛洋美术馆

黄金痂: 暴利 (债主)

油画 • 139.7 x 186 cm
  • 詹姆斯· 艾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 834年7月11日 - 1903年7月17日 詹姆斯· 艾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1879

两周前的周三,我们遗留了一些有关艺术的疑问。那些都是为了质疑托尔斯泰对艺术的看法,并检验“艺术作为一种诚实的信息”的概念。因为如果艺术是交流的果实,“当听者感知到作品的创造者的真实的内心表达”,那么太多的艺术定义都是由公众决定的——如果传递的信息是如此独特,以至于没有在其他人身上产生共鸣怎么办?而如果艺术家没有传达任何信息,或者表达的感觉是虚构的、不真诚的呢?如果一件作品的价值是由它所传达的信息决定的,那么我们不是在评估这件作品,而是它所承载的信息吗?如果我们考虑“真实信息”的自主性,我们就会开始把这幅画仅仅看作是对它所传达内容的支持。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往往认为一首曲子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或缺的。同样的我们也不会把不同的艺术作品,以同样的真诚,同样的关怀,同样的信息,看作是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不应该有一个信息,但它不应该从信息中是否能提取到的实用性来证明自己是艺术。在王尔德看来艺术应该是无用的。这对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偏见警告!)我为艺术的正当性而斗争。为什么它不能仅仅是——而且在这里“仅仅”不是限制而是强调无限的可能性——环境的一种独特的发散:通过思想、美、随机性,无论生活中令人不安的混乱可能浓缩在什么东西上,都能增强这种发散。一个世纪以来,“脑力”计算机一直在不断增长,主导着分析性能的领域,如果我们要说这些计算机有任何价值,我们就必须重视那些发展个人的独特环境,比如想象力、直觉、脆弱性……而这正是艺术应该独立存在的地方。下周,我们将深入探讨奥斯卡·王尔德、波德莱尔以及颓废美学运动的代表人物阿尔图尔·迪厄斯·迪奥尼西奥等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