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率部翻越阿尔卑斯山 by 约瑟夫 · 马罗德 · 威廉 · 透纳 - 1812 - 144.7 × 236 cm 泰特现代美术馆 汉尼拔率部翻越阿尔卑斯山 by 约瑟夫 · 马罗德 · 威廉 · 透纳 - 1812 - 144.7 × 236 cm 泰特现代美术馆

汉尼拔率部翻越阿尔卑斯山

布面油画 • 144.7 × 236 cm
  • 约瑟夫 · 马罗德 · 威廉 · 透纳 - 1775年 - 1851年12月19日 约瑟夫 · 马罗德 · 威廉 · 透纳 1812

这幅画描绘了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的士兵们在当地部落的反对下,与自然力量斗争翻越滨海阿尔卑斯山脉。一片弯曲的黑云笼罩着苍穹,时刻准备着降落在下面山谷里的士兵身上。浅橘色的太阳试图冲破云层,白色的雪崩从右边的山上倾泻而下。汉尼拔本人并没有被清楚地描绘出来,但可能就在远处骑着大象。在暴风雨和风景的映衬下,这只巨大的动物显得十分矮小,而意大利阳光普照的平原展现在远方。在前景中,Salassian部落的人正在与汉尼拔的后卫作战,这在波利比乌斯和李维所著的历史中都有描述。这幅画包含了第一次出现在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 (J. M. W. Turner)的作品中的一个由风、雨和云组成的漩涡状的椭圆形漩涡。这是一种明暗对比的动态构图,而这将在他后来的作品中重现,比如他1842年的画作《暴风雪》。特纳看到了汉尼拔和拿破仑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历史上的布匿战争和当代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拿破仑战争的相似之处。这幅画是特纳对雅克·路易斯·大卫的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画像的回应,拿破仑在1800年5月带领他的军队越过圣伯纳德大山口,这幅画是特纳在1802年访问巴黎时看到的。特纳把这幅画中的场景设置在奥斯塔山谷,这是汉尼拔可能用来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线之一,特纳在1802年也曾到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