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是我们的一个粉丝,来自土耳其的Kutlay推荐的。非常感谢她的建议以及对资料来源的帮助!
这幅画创作于1906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贵的土耳其画作。2004年,它以3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目前在伊斯坦布尔的佩拉博物馆(Pera Museum)展出。奥斯曼·哈姆迪·贝(Osman Hamdi Bey)在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动荡时期创作了这幅画。贝是土耳其现代考古学的创始人。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Istanbul Archeology Museum)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博物馆之一。他同时以艺术专家和先锋画家的身份而闻名。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位穿着传统奥斯曼宗教服装的老人,此服装早于土耳其毡帽的引入和西方风格服饰的传播,正值19世纪中期坦志麦特改革(the Tanzimat reforms)。这位老人拿着一支传统的尼笛,试图用它“训练”脚边的乌龟。这幅画里的房间是一个真正的清真寺的房间——土耳其布尔萨(Bursa)的绿色清真寺(the Green Mosque)。老人靠近一扇窗户,这是房间里唯一的光源。贝通过这个处于错误时代的过时历史人物试图训练乌龟,讽刺了奥斯曼帝国在改革中缓慢又无效的尝试。
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些相关历史知识。奥斯曼帝国有一段时期后来被称为郁金香时期(Tulip Period)(18世纪)。这段时期十分重要,因为这是帝国开始衰落的时期。Padişah试图通过与欧洲建立商业和文化联系来西化国家,然而,由此产生的奢靡派对,只为位高权重的州长举行,这意味着如此改革的尝试会以彻底失败告终。在这些活动中,有一些乌龟是由一位驯兽师训练它们在龟壳上托着蜡烛于桌子之间走动。1730年郁金香起义(Tulip Rebellion)后,这些乌龟代表着曾经繁华的、来自东方的奥斯曼帝国残余。试图“教导”或“训练”这些无用动物的老人已经完全放弃了尝试(或教导)。他似乎因试图做不可能的事而感到疲惫不堪。这位老人是东方人物的象征,他试图改变一些事情,但最终意识到改变土耳其社会的现状是不可能的。
虽然这幅画作在当时没有得到广泛展示或普遍理解,但是其在之后的数十年中存在着重要意义,因为它预示着1908年的少壮派革命(Young Turk Revolution),直接结束独裁统治的苏丹(在1913年政变后取代三个帕夏(Three Pashas)的机制),为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同盟国埋下伏笔——导致其后期的进一步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