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与海牙皇家莫里茨美术馆合作,感谢他们,让我们可以在这个周日展出他们藏品中的佳作。敬请欣赏! :)
这幅画之所以特别,在于波特日常化的选材——一只在草地上的公牛, 巨大的画幅以及他对细节的重视。从绕着牛背上嗡嗡叫的苍蝇到前景中的青蛙。波特把公牛放在画中央的显著位置,略高于画的下缘,这使它看起来比地平线高出许多。正值夏日。云雀在天空中展翅高飞,阳光灿烂,但在画面右边,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带着大片乌云压近草场,并在草地上投下深色阴影。从地平线上可以看到莱斯韦克教堂,因此作画场景应该在海牙郊外,这也正是波特创作这幅画时所居住的地方。
观赏者们通常认为波特(1625-1654)描绘的是一头真正的公牛,但事实并非如此。养牛专家观察到,这头牛长着两岁大的牛角,却有四岁或五岁大的牛牙。此外,它有成年公牛的肩膀,却又同时有着幼年公牛的后半身。它的姿势也不对: 肩膀和后半身形成了一个轻微的弧度,而身体的中部却是直的。一头公牛不可能像那样站着。
显然,波特在准备工作时研究了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公牛。他希望通过选取他研究中最好的部分来描绘出一只尽可能让人信服的公牛: 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强壮而又不肥胖。波特创作这幅《公牛》的时候才21岁, 而他通常画的牛和羊又要比这只公牛小的许多,所以这幅《公牛》很有可能是受人委托而创作的, 虽然当时的顾客和这幅画的去向已不得而知。据波特的家人说,在画完《公牛》七年后,波特死于“绘画过量”。
这是皇家莫里茨美术馆里我最喜欢的画作之一,特别适合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