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该死的!(...) by 玛丽亚 普里马申科 - 1989 华沙摩登艺术博物馆name私人收藏 核战——该死的!(...) by 玛丽亚 普里马申科 - 1989 华沙摩登艺术博物馆name私人收藏

核战——该死的!(...)

纸面水粉 •
  • 玛丽亚 普里马申科 - 1909年1月12日 - 1997年8月18日 玛丽亚 普里马申科 1989

核战

——该死的!
让人们不认识她,
他们就不会流泪

玛丽亚·普里马琴科出生于20世纪初,在基辅和切尔诺贝利之间的博洛特尼亚村。1986年的核灾难以及由此产生的辐射和污染直接威胁了艺术家的家乡。它们也对她后来的作品产生了重大影响,她经常在作品中提到这一事件。

普里马琴科与原子有关的艺术可以看作是试图寻找一种代表放射性污染无形威胁的表达方式,以及一种抗议核战争的形式。作品《核战——该死的!》使用想象和原型的语言来创造一个新的后原子时代的动物寓言。切尔诺贝利的几幅双胞胎作品描绘了危险的野兽,阴险的混合体,嘴里或耳朵里都有蛇(她选择这种动物可能并非巧合,它在民间象征中经常与邪恶联系在一起)。这是对核毁灭威胁的生动而直接的指责和反对,超越了艺术家所处的世界秩序。

这些作品在苏联文化中可能特别有趣,苏联文化将原子能视为人类在与自然的永恒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极其强烈的象征。与此同时,切尔诺贝利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叙事崩溃的时刻,自然被认为本应被科技驯服。玛丽亚·普里马琴科的艺术以艺术表达的力量,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类和非人类世界共生的不同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这些元素可以保持平衡。核威胁不能被纳入这样理解的现实中。它是邪恶的。它不能让人过度着迷,即使是艺术,因此需要找到一个适当的表现形式。

该作品在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花园里的老虎。玛丽亚·普里马琴科的艺术”展览中展出,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6月30日。

P.S.探索玛丽亚·普里马琴科的独特艺术世界!她想象中的生物确实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