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橘子的犹太人 by 亚历山大 杰雷姆斯基 - 1880至1881年 - 65 x 54 cm 华沙国家博物馆 拿着橘子的犹太人 by 亚历山大 杰雷姆斯基 - 1880至1881年 - 65 x 54 cm 华沙国家博物馆

拿着橘子的犹太人

布面油画 • 65 x 54 cm
  • 亚历山大 杰雷姆斯基 - 1850年1月30日 - 1901年3月6–8 日 亚历山大 杰雷姆斯基 1880至1881年

波兰画家亚历山大·吉列姆斯基对自己的画作向来持严苛态度,但《拿着橘子的犹太人》却是他为数不多真正欣赏的作品之一。在给好友普罗斯佩·杰科恩斯基的信中,他罕见地流露出满足之情:

“这幅《犹太妇女》……可能是我最好的作品(……),色彩鲜艳,生动至极。我或许有些夸大其词,但不管怎样,如果我以后要重拾严肃绘画,我将专注于大尺幅和中尺幅人物画——再不画风景了。”

这幅画以惊人的现实主义令人瞩目。画中女子的面容刻画入微,透露出疲惫、无奈和贫困的重压。吉列姆斯基鲜少创作肖像画,使得《拿着橘子的犹太人》在他当时以城市风景为主的作品中显得格外独特。在他的城市画作里,人物通常只是陪衬,而这幅作品却着重展现了模特的情感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值得注意的是,吉列姆斯基当时正处于经济困境,并在祖国备受误解。华沙的艺术圈批评他热衷于描绘日常生活,而非从历史题材中汲取灵感。

这幅画的战乱经历同样不容忽视。1928年,波兰国家博物馆购入此画,并在二战爆发后将其藏于馆内储藏室。华沙起义期间,博物馆馆长斯坦尼斯瓦夫·洛伦茨曾见到存放画作的木箱,但当他在1945年1月返回战后废墟中的华沙时,这幅画已随同战乱中从波兰掠夺的50万件艺术珍品一同消失,长久以来被认为已然毁失。

然而,2010年,这幅画在德国汉堡附近的布克斯特胡德一家拍卖行意外现身。通过波兰国家博物馆战前的馆藏照片得以确认身份,并在波兰文化和国家遗产部的努力下成功追回。经过细致的修复后,《卖橙子的犹太妇女》重新回归华沙国家博物馆,成为19世纪艺术展厅中的耀眼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