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春天,古根海姆家族的所羅門與妻子艾琳一同遊歷歐洲,古根海姆在德國德紹的藝術家工作室經人介紹認識了康丁斯基 (Kandinsky),並收購了《構成第八號》。此作品被大家視為是康丁斯基戰後時期的最高成就。作品由圓形、三角形以及線性元素創造了一個相互作用的幾何形式所構成的表面。在畫裡圓形的重要性為後續的許多畫作埋下伏筆並成為主要關鍵的角色。康丁斯基逐漸發展的抽象風格,影響著俄羅斯前衛派的烏托邦藝術實驗。康丁斯基與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Kazimir Malevich)等藝術家,提倡幾何學形式的強調,嘗試創建一個普世價值的美學語言。
康丁斯基的作品將俄羅斯前衛派藝術與抒情抽象的描繪相結合,其中包含許多流動的創作元素,如群山、陽光與仍然環繞景物的氛圍。這樣的違和感使他返回德國。1922年康丁斯基加入包浩斯學校任教,在那裡他發現更多支持的環境。直到1933年納粹政府關閉了包浩斯學校,並在頹廢藝術 (Degenerate Art) 的肅清時期,沒收了57件康丁斯基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