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梵谷因喝酒生病並遭受老菸槍的咳嗽所苦,滿懷希望的搬遷至阿爾勒(Arles),一處休憩養生之地。1888年2月21號他抵達該地並在卡雷爾酒店餐廳(Hotel-Restaurant Carrel)租了一間房間,那裡是他理想地期望看起來是葛飾北齋(Hokusai,1760年至1849年)或喜多川哥獼麿(Utamaro,1753年至1806年)的版畫之一。
他似乎懷著建立一個烏托邦藝術殖民地的想法搬至城鎮阿爾勒。丹麥藝術家克里斯蒂安·穆里耶·彼得森(Christian Mourier-Petersen,1858年至1945年)曾和他來往兩個月,起初阿爾勒城鎮似乎顯得充滿奇異且淫穢的。在一封信中,他將這裡敘述為一個異國的城鎮:「那朱阿夫(Zouaves)法國士兵、妓院、那令人欣喜的小小阿萊城姑娘(Arlesiennes)準備進行第一次聖餐、牧師穿著他的白袍,看起來像是一頭危險的犀牛、喝著苦艾酒的人們,似乎全部對我來說是來自於另一個世界的生物」。100年後梵谷被113歲的讓娜·路易絲·卡爾芒(Jeanne Calment)所提起— 她,當時13歲,在她叔叔的布料店工作,而那間店是梵谷想要買些畫布的地方。她形容梵谷猶如「骯髒、穿著邋遢地以及不討喜的」和「非常醜、無禮的、病態的」,她還記得曾賣他色鉛筆。
梵谷為當地的風景和光線所著迷,因此他來自這時期的作品都覆蓋著豐富的黃色、深藍色和淡紫色。他對阿爾勒風景的描繪深受他荷蘭背景教育的影響。錯落有致的田野和林蔭大道顯得平坦而缺乏透視感,但擅長在色彩濃度的表現上。阿爾勒那鮮明生動的光線使他興奮不已,他對新發現的鑑賞可以體現在他工作的廣度和範圍內。




阿爾勒公共公園的入口
油彩畫布 • 72.4 × 90.8 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