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巴·大衛·弗雷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是一位 19 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被普遍認為是他這一代最重要的德國藝術家。他以他中期的寓言式風景畫而聞名,這些風景畫通常以夜空、晨霧、光禿禿的樹木或哥德式廢墟為背景,映襯出沉思的人物輪廓。作為一名藝術家,他的主要興趣是對自然的沉思。他那具有象徵性意義和反古典的作品,旨在傳遞對自然世界的主觀情感的回應。
弗雷德里希的畫作特別以縮小的視角在廣闊的風景中描繪人類的存在。根據藝術史學家克里斯托弗·約翰·默里 (Christopher John Murray) 的說法,他將人物縮小到一定的比例,以引導「觀眾的目光轉向他們形而上學的方面」。弗雷德里希的生活和藝術有時被一些人視為帶有難以承受的孤獨感。藝術史學家和他的一些同代人將這種解釋歸因於他年輕時遭受的損失和成年後的黯淡前景,而弗雷德里希蒼白而孤僻的外表則強化了「沉默寡言的北方人」的普遍概念。
弗雷德里希在 1799 年、1803至1805 期間、1813 年、1816 年和 1824至1826期間曾罹患憂鬱症。他在這些時期創作的作品中有了明顯的主題轉變,出現了禿鷹、貓頭鷹、墓地和廢墟等主題和象徵符號。自1826 年起,這些主題成為了他作品中的永久特徵,而他對色彩的使用變得更加黑暗和柔和。卡魯斯在 1929 年寫道:「弗里德里希『被精神不確定性的厚重陰霾所包圍』。」好吧,很抱歉在今天這個美好的日子裡陳述這個悲傷的故事,但它是如此美麗,我實在無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