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幅畫作能得以展示要感謝奧斯陸國家博物館。
這幅畫描繪了1891年的初冬,從埃德瓦爾德芒奇的第三層公寓看到的景致,主要有尼斯的屋頂和山丘。地中海城市的建築物、樹梢和遠處的群山籠罩在柔和的藍紫色光線中。作者素描般的筆觸賦予柔和的夜空壹種獨特的期待和動感。
印象派畫家古斯塔夫·凱勒博特和克勞德·莫奈用高瞻遠矚的視角為他們的那些描繪繁華城市街道的畫作註入了生機。然而,在芒奇的繪畫中,高視角突出了畫家在生理和心理上與他人的疏遠。在畫家的繪作位置下面有幾扇亮著的窗戶,這是畫作中的唯壹跡象,它表明芒奇在這座城市裏並不孤單。藍色突出了這幅畫的憂郁和夢幻般的氣氛。這座城市被描繪成壹個令人沈思和想獨處的地方。
芒奇剛滿27歲,就獨自壹人從挪威來到尼斯。他本來應該在巴黎學習繪畫的,但在旅途中患了風濕病後,他選擇去尼斯遊學,因為那裏氣候溫和。
芒奇獲得了挪威政府頒發的遊學獎金,以彌補他缺乏正規藝術教育的缺陷。評論家和其他藝術家認為,芒奇需要學習構圖規則、繪畫技巧和色彩的運用——人們認為他太過我行我素了。同時,人們也認識到,他經常設法在作品中傳達出更深層次的真與美。這正是他在《尼斯之夜》中所體現的。他成功地用非常規手段來勾起觀者的共鳴。這幅畫成了增加觀者自我意識的壹種手段。
《尼斯之夜》於1891年在國家年度秋季展覽——這位藝術家自己的展覽——上展出,並在壹些老藝術家(芒奇的朋友)的幫助下被克裏斯蒂安國家美術館(奧斯陸)購買。兩年後,芒奇在柏林舉辦了個人畫展,取得了他個人在國際上的突破,他的畫作《吶喊》首次在柏林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