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復興時期,在男性藝術家主導的父權制社會裏,要成為壹名畫家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然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索菲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卻打破了這層天花板。作為五個女兒中的老大,索菲斯巴的父親鼓勵女兒追求並發展她的藝術天賦。
在她22歲時去了羅馬,在那裏她的素描引起了米開朗基羅的註意;他發現索菲斯巴有真正的天賦,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年裏給了她很多教導和指引。隨著她出眾的才華越來越廣為人知,她很快在1559年被任命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的宮廷侍女,在那裏她成為伊麗莎白女王瓦盧瓦的侍女,後來成為宮廷的官方畫家,這對這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是壹個不小的成就。後來國王菲利普為索菲斯巴安排了壹場貴族婚禮,但這並沒有削弱索菲斯巴的藝術熱情,她繼續追求自己的繪畫事業。除了得到米開朗基羅和皇室的認可外,教皇庇護四世還請她為他畫了壹幅伊麗莎白女王的畫像。
在《畫架上的自畫像》(布面油畫)中,我們看到索菲斯巴坐在畫架前,她畫的是耶穌和瑪麗。這幅畫表明她不僅是壹位技藝高超的畫家,而且突出了她的宗教天性和虔誠。她的棍子本是用來在作畫時支撐手,而現在卻和她的畫筆形成壹個十字架,畫筆指向耶穌的聖像。這就好像索菲斯巴把我們的註意力從她在畫布前面的形象轉移到了宗教場景上;這顯示了索菲斯巴的謙遜,重新將觀眾的註意力集中在她認為肖像中最重要的形象上——不是她自己,而是耶穌和瑪麗。
索菲斯巴從未像同時代的男畫家那樣出名,但她確實為她那個時代及以後的其他女性成為真正的藝術家鋪平了道路。索菲斯巴的壽命很長,她在93歲的時候去世,她留下的大量作品可以在歐洲的博物館中找到。
——海蒂·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