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巴黎的阿爾弗雷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來自英國家庭。他十八歲時被送往英國,並在那裡發現了透納(J.M.W. Turner)的作品——這位藝術大師當時在倫敦有廣泛的展覽。此外,他還接觸到另一位英國風景畫大師——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畫作,這些影響在印象派興起之前便已植根於他的藝術觀念。然而,由於持續的經濟困難,他不得不返回巴黎近郊,先後居住在盧維西安(Louveciennes)與馬利(Marly)。1880 年後,他定居於莫雷-蘇-盧昂(Moret-sur-Loing)地區,直至去世。
在這幅風景畫中,天空無疑是畫面的主角,占據了構圖的三分之二。正如康斯特勃曾經對雲層形態進行系統性研究一樣,西斯萊賦予了天空一種建築結構的角色,利用不同的層次來營造畫面的深度。在畫面莊重的前景——河岸之上,藝術家以自由而富有動感的筆觸,描繪出雲影投射於地面的效果,彷彿調色盤上的色彩流動。每個畫面區塊都呈現獨特的筆觸特色:河岸的筆法生動且華麗,房屋則以結構鮮明的色塊塑造,植物顯得輕盈通透,而天空則展現了極致的透明感與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