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的畫作來自丹麥國家美術館(Statens Museum for Kunst)的收藏:《四旬期與狂歡節的爭鬥》(The Strife of Lent with Shrove-Tide)。享受這次視覺之旅吧!:)
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是16世紀歐洲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同時深受當時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以及早期荷蘭畫派的影響,尤其是希羅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約1450-1516)的創作風格。可以說,勃魯蓋爾將博斯的宗教與夢魘般的意象,轉化成了帶有民俗色彩的世俗版本。
《四旬期與狂歡節的爭鬥》刻畫了在聖灰星期三前的喧鬧日子與接下來40天的四旬期之間的對比,直到復活節的結束。這一主題源自13世紀的佛蘭德斯民間傳說。在這幅作品中,勃魯蓋爾為這兩個極端的寓言賦予了新的視角,讓怪誕與反宗教的元素成為焦點。
這幅畫最早被提及是在1718年的一份目錄中,當時它被列為羅森堡(Rosenborg)冬季客廳中奇珍異品的一部分。當時它與其他畫作一起展示,陳列於一個既包含自然物件也有人造物品的櫃子中。此作品使用了類似水彩的技法,據推測是勃魯蓋爾在1550至1551年期間於梅赫倫工作時所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