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被認為是1910年第一幅抽象繪畫的作者,他同時是一名畫家,雕刻師和藝術理論家。他在莫斯科學習法律、經濟和民族學時對藝術產生了興趣。在1896年莫斯科印象派展覽之後,儘管被多爾帕特一所大學任命為教授,時年30的康丁斯基還是決定成為一名畫家。
康丁斯基定居於慕尼黑,但經常旅遊以拓寬視野。1908年,他認識了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和他的哲學,這對身爲藝術家的康丁斯基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後他與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一起創立了名為《藍騎士》的年鑑。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康丁斯基回到了俄羅斯,而在革命之後,他在俄羅斯共同創建了先鋒派。
不久,他移居德國,在包浩斯學校(Bauhaus)教書。當納粹佔領德國並於1932年關閉包浩斯時,他去了法國。在俄羅斯,康丁斯基與馬列維基(Kazimir Malevich),塔特林(Vladimir Tatlin)和羅欽可(Alexander Rodchenko)有聯繫。在德國,與克利(Paul Klee),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和賈倫斯基(Alexej von Jawlensky)在一起;在法國,還有夏卡爾(Marc Chagall),阿爾普(Jean Arp)和米羅(Joan Miró)。這幅《夜》就是康丁斯基在慕尼黑時創作的,屬於藝術家們稱為「浪漫主義風景和構圖」的一組作品。康丁斯基和他當時的伴侶畫家加布里埃爾·穆特(Gabriele Münter)在巴伐利亞的Kochel am See創作了這幅畫。暮色的暗色調,油漆的表達,畫布的結構,以及柔和的造型都讓人想起有些抑鬱的新藝術風格。在這幅畫中我們可以隱約感覺到類似莫內〈乾草堆〉的氛圍,而這幅畫應該是康丁斯基在莫斯科看到的。
如果您想觀看康丁斯基在1926年作畫時的罕見片段,點擊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