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保羅克利藝術中心協助我們展示這件作品 :)。一起欣賞這幅畫吧!
保羅·克利(Paul Klee)繪製了數量驚人的動物、神話生物、雜交物種等其他生物,尤其是在他最後的創作生涯──1938到1940之間。這段期間,他試圖捕捉並以作品表達他對世界、自然與社會的想法。在上千幅素描與百幅水彩畫中,我們可以一窺克利細膩的觀察,看到他如何詮釋動物與人類的相似之處。克利嘗試揭露、點出萬物的固定行為模式。他想讓人類照鏡子,讓我們看清人類如何運作。對他來說,不同物種間的界線是會改變的,不論是人類、動物甚至植物。
克利將动物擬人化,並把人類動物化(animalized)。《積極向上的動物》就是一項例子。1940年──也是他離世的那年,他用鉛筆與顏料畫了這隻生物。克利的後期作品有項典型的特色:他刻意模仿小孩子的畫風,以極其簡約的風格呈現他的想法。為了聚焦最重要的作品理念,他只畫出必要的視覺元素,其他一概省略。畫中的動物人物或生物只用簡單的線條勾勒。為什麼這隻生物會叫做「積極向上的動物」呢?這是因為他有決心!那麼克利如何呈現它的決心呢?他讓這隻動物趾高氣昂地朝著明確的方向前進,似乎非常明瞭自己的目的,它的臉上帶著堅定的表情。雖然克利沒有直接表達它正在移動,但他用腳的姿勢明確告訴觀眾,這隻動物正在往右邊行走。
人類很少會認為動物有決心毅力。許多時候,它們看起來都是漫無目的地徘徊,受本能驅使行動。相反地,正向思考與行動才像是人類會做的事。克利的這幅「積極向上的動物」,或許正在暗諷我們和動物其實沒兩樣。
備註:不只保羅·克利熱愛並為動物作畫,點我看這位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一名喜愛馬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