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描繪英國詩人阿弗雷德.丁尼生(Lord Alfred Tennyson)詩作《夏洛特姑娘》(The Lady of Shalott, 1833–42)的一景。「夏洛特姑娘」是傳說世界卡美洛(Camelot)裡的一個角色。在丁尼生詩裡,她被關在塔裡,不准從窗戶直接看出外面的卡美洛,否則會受到詛咒。 她只能藉由鏡子看外面,編織出她所見的景象。她終究還是直接看出窗外,因此受到致命的詛咒。
威廉·侯曼·杭特(William Holman Hunt, 1827–1910)是創立前拉斐爾兄弟會(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成員之一,在其跟隨者之間「夏洛特姑娘」這個題材很受歡迎。或許你熟悉約翰·威廉·渥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比較著名的畫像,描繪在船上的夏洛特姑娘。杭特的為人所知在於他的畫作色彩鮮豔、注重細節,並充滿象徵、宗教及道德的涵意。他最受歡迎的兩幅作品是《甦醒的良知》(The Awakening Conscience)及《世界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
杭特在此畫中,描繪了夏洛特之女受詛咒那一刻。 這幅大型作品充滿張力,讓人強烈感受到詛咒橫掃整個屋內的魔力。儘管無法看見隱形的詛咒,我們可以從她翻飛的頭髮和崩解的織布看出詛咒的威力。背景看似不在塵世,從許多描繪細膩的壁飾和圓形窗戶,我們得以一窺不准觀看的卡美洛。杭特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創造所有使得此畫特別吸引人的微末細節。
- 亞歷珊卓·吉麗(Alexandra Kiely)
附注:前拉斐爾兄弟會不只有兄弟;點擊此處,閱讀有關朱莉婭·瑪格列特·卡梅倫(Julia Margaret Cameron),前拉斐爾兄弟會的攝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