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的最後幾天,我們以這幅來自丹麥國家美術館漂亮的畫作繼續慶祝婦女史之月(Women’s History Month)。希望您喜歡!
伊莉莎白・耶利舒・包曼(Elisabeth Jerichau Baumann) 在當時可說是一位少見的藝術家。部分原因是因為她是女性,部分原因是因為她對異國情調與未知的陌生特別的開放。這幅畫就是一件極佳的例子,其中可見包曼對性的感官與吸引力的敏銳度。
這幅埃及農婦的畫作可說是耶利舒・包曼最具影響力的東方作品之一。在羽薄絲衣底下裸露的身子,異國風情的珠寶,渲染成紅的晚霞,與昏暗的色調一起混揉出相當具有吸引力的畫作,在當時1870年代想必是一幅相當衝擊的作品。尤其在當時,人體畫作仍然是具有爭議性的。
沒錯,耶利舒・包曼在當時丹麥後1850年代的確是擁有不只單一相當特殊的地位。具有波蘭德國血統的背景,她比大部分的丹麥藝術家更有視野,而不是只著重在丹麥的文化與定位。她對所有來自外國的事物與異國的風情敞開胸懷,即是大部分對丹麥來說都是極為少見的。在同時代可以相比擬的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藝術家的漂泊之心帶領著她遊遍土耳其、希臘與埃及(1869-70及1874-75),滋養著她豐富的東方意念的創作泉源。
如果您有時也想要漂泊流浪,您肯定會喜歡閱讀含匯在這些畫作裡的旅遊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