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個非常重要的展覽,名為《奴隸。 十個真實故事》(Slavery. Ten True Stories)。 在這次展覽中,博物館首次聚焦於荷蘭殖民時期的奴隸制。 這個跨越 250 年的時代是荷蘭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那個時代,人們被淪為為財產、物品、賬戶中的項目。 該展覽講述了十個以不同方式參與奴隸制的民眾的真實故事。
今天我們想告訴你關於蘇拉巴蒂 (Surapati) 的事。
國家博物館中的一幅巨大的十七世紀全家福包括一個黑色捲髮的年輕人,他的頭髮鬆散地披在肩上。 他穿著褶襉及膝馬褲、一件淺色襯衫和一件敞開式夾克。 一面旗幟擱在他的右肩上。 他的腳是看不見的,他可能沒有穿鞋子,就像他旁邊的那個女僕一樣。 當他從她的籃子裡拿出一塊水果時,她用調皮的眼神看著他。 他的目光轉向一旁。 他並不是這幅畫中第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 作為一個被奴役的僕人,他站在一個衣著奢華的家庭的陰影下。 然而,這個男孩並不是普通人。 他很可能是印度尼西亞的民族英雄蘇拉巴蒂,以在十七世紀與荷蘭人的鬥爭而聞名。 他的名字激勵了一些人做出了最偉大的事,也讓其他人充滿了恐懼。
蘇拉巴蒂是巴達維亞 (Batavia) 一名荷蘭人的奴隸,後來成功地逃脫了奴役。 他成為一群逃亡的巴厘島人的領袖,最初為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而戰,但最終與之對抗。 最後,他成為了東爪哇地區的統治者,在與 VOC 的戰鬥中受傷而死。
雅各布·科曼(Jacob Coeman) 於 1665 年在巴達維亞畫了資深商人皮埃特·克諾爾(Pieter Cnoll)、他的妻子科妮莉亞·凡·尼延羅德(Cornelia van Nijenrode)和他們的兩個女兒卡特琳娜(Catharina)和海絲特(Hester)的集體肖像。 蘇拉巴蒂一定是該家族眾多被奴役的僕人之一,但他出現在家庭肖像畫中的事實說明了他在這家庭中的突出地位。而且,他還扛著克諾爾的旗幟,這是最重要的僕人的專屬任務。根據爪哇人的記載, 蘇拉巴蒂是一位統治者的兒子,最終落入一名荷蘭人手中,荷蘭人將他帶到巴達維亞,在那裡他作為奴僕住在荷蘭人家裡。 (《西爪哇記事》West Javanese Babad 沒有記錄這段奴隸制時期。)荷蘭人的女兒後來愛上了蘇拉巴蒂,根據大多數記載,他與她有染;只有在《巴蘭邦岸記事》(Balambangan babad),他才拒絕她的求愛。最終他離開了巴達維亞,據一些人說是逃離,另一些人說他只是自願離開巴塔維亞。
感謝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和我們分享了今天的故事。
附言: 幾千年來,白人主題一直主導著西方的藝術傳統,而有色人種的代表性卻大大不足和被嚴重歪曲。 然而,也有一些例外。 在這裡閱讀關於非洲國王卡斯帕令人驚嘆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