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斯塔夫·卡耶波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許多巴黎城市場景中,他都把窗戶作為一種心理門檻——一種介於中產階級內部私人的、受保護的空間和無名世界的街道之間的視覺邊界。在這裏,陽臺上的觀眾視角使城市全景成為這幅畫的唯一主題。超高的有利位置創造了視覺上的深度,進一步加強了窗框向左傾斜的趨勢,這是唯一可以連接到後面室內空間的元素。構圖的中心主要是哈萊維街垂直向上直到卡尼爾歌劇院。在濃厚的筆觸中,街道被渲染成一個淺色的扁平形狀,只有星星點點的行人和馬車的模糊身影。這幅畫的透視效果和朦朧感讓人想起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畫作《卡普辛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在我們的檔案中可以找到),卡耶波特肯定知道這幅畫,而且很有可能已經在1874年的第一次印象派展覽上看過。兩年後,卡耶波特搬進了右邊街區的一套公寓。
古斯塔夫·卡耶波特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也是印象派中最不出名的畫家之一。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他的信息,請點擊這裏查看我們的超級印象主義課程。:)
附註:在這裏,你可以再次看到卡耶波特畫的陰沈的巴黎屋頂。小心,可能會變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