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於1888年2月抵達阿爾勒(Arles),尋找法國迷笛(Midi)的明亮氛圍時,他避開了點彩畫派(pointilist)和印象派的畫法,而是更喜歡合成的形式和更明亮的色彩。《阿爾勒的裝載工》清楚地證明了這種風格的變化,它用粗大的、細長的筆觸和明顯的色彩對比繪製。這幅畫展示了羅納河的景色和耀眼的日落,構圖的主題明顯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在光線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突出。1888年8月初,文森特從阿爾勒給他的弟弟提奧寫道:「今晚我看到了一種壯麗而奇特的效果。」羅納河上有一艘載滿煤炭的大船,停泊在碼頭上。從上面看,這一切都閃閃發光,被陣雨淋濕了;水是黃白色的,帶著雲的珍珠灰色;天空是淡紫色的,西邊有一條橙色的條紋;城鎮是紫羅蘭色的。船上有一些穿著臟兮兮的藍白相間衣服的可憐工人來來去去,把貨物運到岸上。這是純正的北齋(Hokusai)風格。」
這個景象給畫家留下的印象促使他很快在三幅畫中描繪了它。第一幅《帶沙的船》(Boats with Sand)描繪了兩艘系泊的船,從非常傾斜、很高的視角觀看,仿佛是從一個很高的碼頭上捕捉到的,一些人在強烈的陽光之下從碼頭上卸載沙子,而不是煤。後來,也許是在八月底,他又畫了兩幅類似的畫,這次畫的是日落:《煤船》和蒂森-博內米薩博物館的《阿爾勒的裝卸工》。第一幅畫的高視點被一個更接近地面的構圖所取代,它的強迫視角被一個更正面的視角所取代。這種新的焦點使他能夠描繪出一種廣闊的橙黃色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河對岸的船只和建築物在光線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突出。把夜晚的黑暗比作從船上卸下來的煤的黑,這並非巧合。梵高不滿足於表象,而是努力尋找意義,用色彩來表達某種情感。
我們今天的作品要感謝蒂森-博內米薩國家博物館。
親愛的DailyArt用戶,我們需要你的幫助來開發一個新的、用戶友好的DailyArt app版本。了解我們的計劃以及您可以如何提供幫助。:)謝謝!
附註:這幅真正精彩的畫作並不是梵高的巨作之一;你可以看到7部令人驚嘆的作品,你永遠不會猜到這是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