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最後一次羅馬之旅的十年後,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透過記憶的面紗想像出了這座永恆之城。 羅馬廣場及其周圍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和古跡,似乎溶解在左邊升起的月亮和右邊卡比托利歐山後的日落所散發的彩虹色光芒中。 在這些壯麗的景色之中,這座城市的居民繼續著他們的日常活動。 這幅畫的珍珠色調和閃爍的光影效果展示了透納的最高造詣。
畫作於 1839 年首次在皇家藝術研究院展出時,附有改編自拜倫勳爵的傑作《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1818 年)的引文:「月亮已經升起了,但現在還不是夜晚,太陽仍舊和她共享白晝。」就像這首詩一樣,透納的畫作喚起了羅馬永恆的壯麗崇高感,對於藝術家來說,這個城市在整個歷史中與其說是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地方,不如說是想像中的一個領域。
附言:幾個世紀以來,令人難忘的廢墟之美一直吸引著藝術家。在此處,你可以瞭解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