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
該死的!
人們不應認識她,
也不應為她流淚。」
瑪麗亞·普里馬琴科(Marija Prymachenko)於二十世紀初出生在位於基輔和切爾諾貝利之間的博洛特尼亞村。1986 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及其造成的輻射和污染直接威脅到這位藝術家的家鄉。這一事件也顯著影響了她後來的作品,她經常在作品中提及此一事件。
普里馬琴科與核有關的藝術可以被視為試圖找到一種無形的放射性污染威脅的表現,以及一種對核戰爭的抗議形式。作品《核戰——該死的!》(Nuclear War – Damn her!)使用了想像和典型象徵的表達方式來創造一個新的後原子時代動物寓言。幾幅與切爾諾貝利相關的作品描繪了危險的野獸,邪惡的混合生物,蛇從這些生物的嘴巴或耳朵裏冒出來(她選擇這種特殊的動物可能並非巧合,因為蛇在民間象徵中常與邪惡聯繫在一起)。這是一種生動且直接的控訴和對核毀滅威脅的反對,這種威脅超越了藝術家所處的世界秩序。
這些作品在蘇聯文化中可能特別有趣,蘇聯文化將核能視為人類在與自然的永恆鬥爭中取得勝利的一個極其強烈的象徵。與此同時,切爾諾貝利事件是人類戰勝自然的故事的崩潰時刻,故事中自然本應被科技控制。瑪麗亞·普里馬琴科的藝術,憑藉著強大的藝術表現力,構建了一個不同的故事,講述了人類世界和非人類世界的共生,在這種共生中,這些元素可以保持平衡。現實中,核威脅是不能以這種方式理解的。它是邪惡的,即使是藝術,也不能被它過度迷惑,因此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表現方式。
這件作品正在華沙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 in Warsaw)的「花園中的老虎——瑪麗亞·普里馬琴科的藝術」(Tiger in the Garden. Art by Maria Prymachenko)展覽中展出,展覽將持續到 2024 年 6 月 30 日。
附言:探索瑪麗亞·普里馬琴科獨特的藝術世界!她想像中的生物真的是太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