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畫作。我們看到一個年輕的女孩,穿著簡陋、皺褶的農民長袍,坐在簡陋房間裡鋪著鵝卵石地闆的淩亂的床上。她的錶情傳達著恐懼與敬畏。她是誰,發生了什麼事?左邊明亮的光柱就是答案。這幅畫是對歐洲藝術中最古老的主題之一:天使報喜,天使加百列告訴瑪利亞她將成為耶穌的母親。傳統畫作中的瑪利亞身穿華麗的藍色長袍,在宮殿或大教堂中安靜地聆聽著天使帶著翅膀和光環的講話,而特納的方法則完全不同。
特納決定將這個場景畫得如此不落俗套,源於他對寫實的渴望。他是在1897年從聖地的轉化之旅歸來後不久畫下這幅作品的。在那裡,他在耶穌生活的風景中為普通的猶太人寫生,沈浸在他們的文化、環境和光線中。這段經歷啟發了他,讓他創造出一種感覺真實、接地氣的描繪。
對特納來說,就像許多非裔美國藝術家和創作者一樣,聖經故事經常成為從奴役和歧視中解放出來的隱喻。這種觀點讓《天使報喜》更有深度,這幅畫首次在美國展出時被譽為「超凡的傑作」。
通過這幅令人驚嘆的畫作,我們繼續慶祝黑人歷史月!
附註: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鼓舞人心的畫家,這裡有亨利·奧薩瓦·坦納(Henry Ossawa Tanner)的故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非裔美國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