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肖像 by  Master of 1537 - c. 1550 - 33.9 x 24.6 釐米 小丑肖像 by  Master of 1537 - c. 1550 - 33.9 x 24.6 釐米

小丑肖像

板面油畫 • 33.9 x 24.6 釐米
  • Master of 1537 - 16th century Master of 1537 c. 1550

今天是 4 月 1 日,也就是「愚人節」(April Fools' Day)!這是一個充滿惡作劇與戲謔傳統的日子,所以今天我們怎能不介紹一位小丑(Jester) 呢?

讓我們穿越回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1494 年,塞巴斯蒂安・布蘭特(Sébastien Brant) 發表了《愚人之船》(The Ship of Fools),隨後在 1511 年,伊拉斯謨(Erasmus) 也出版了著名的《愚人頌》(Praise of Folly)。這兩本書風靡一時,讓「愚人」成為十六世紀思想的重要象徵。當時,歐洲正處於政治與宗教動盪之中,弄臣成為一種異議的象徵,透過諷刺與顛覆來質疑既有的社會秩序。他的形像在版畫中廣為流傳,人們一眼就能認出:色彩鮮豔、對比鮮明的服裝,飾有公雞冠、驢耳朵和鈴鐺的帽子,手持一根雕刻著自己滑稽面容的權杖——稱為「滑稽杖」(marotte),彷彿在與自己對話。  

這幅肖像遵循了定義「愚人」的視覺慣例。這幅畫以極為寫實的風格呈現,捕捉到了精細的細節,從他襯有毛皮的優雅服飾,到他因年歲而布滿青筋的修長手指,以及他眼周富有表現力的皺紋。他還拿著一副眼鏡——這是愚人的另一個標誌——既嘲笑了學者,也象徵著對現實扭曲的認知,這是「愚蠢」的核心主題。

在德語與荷蘭語文化中,愚人透過指縫窺視世界是一個經常出現的形象。這一手勢暗示了一句常見的諺語,指的是對道德敗壞甚至非法行為的視而不見。布蘭特的《愚人之船》中就提到了這一點,當一位丈夫假裝不知道妻子的不忠行為時——他自己的不忠行為成為了他故意視而不見的藉口。

在 「1537 年大師」的這幅畫中,弄臣不僅透過指縫觀看世界,還取下了眼鏡,進一步暗示了他拒絕看清現實的態度。這種視而不見的態度也被批評為過度寬容,導致社會走向墮落的象徵。一幅同時代的版畫上的題詞也表達了同樣的情感:「如今,人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就是為什麼到處都出問題的原因。」

愚人節快樂!  

附言:最近還有一幅小丑的畫作出現在了女神卡卡(Lady Gaga)一張專輯的封面上!而且它的意涵非常特別。看看誰是女神卡卡丑角》(Harlequin)封面上的小丑